冰岛政府希望中国蓝星继续扩大在冰岛的投资。
3月28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报告称,目前国内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晶硅企业能耗和环保都不达标。该企业通过对多晶硅提纯的生产工艺技术改造,用冷氢法代替热氢法,使多晶硅的能耗降低到80千瓦时/吨,远远低于120千瓦时/吨的平均能耗水平,并实现了99%的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循环利用。
后经调查,该公司承认其含氟固体废料堆放不当,被暴雨袭击后经雨水管线排放至附近小河。而要实现环保与成本的一箭双雕,上述报告认为,最关键的技术包括:多晶硅生产中的冷氢化技术和闭路循环技术,硅片切割使用PEG砂浆循环利用技术以及硅片切割中将钢线替换为金钢线。孟宪淦举例说,江浙部分多晶硅企业的成本是80多美元/公斤,远高于20~30美元/公斤的市场售价,怎么办?只能停产。必须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也有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的多晶硅企业。孟宪淦对记者分析说,他们一无技术二无市场,收购这样的小企业无异于自背包袱
据称德国RWE公司正寻求机会投资太阳能光伏电站,而光伏组件价格将成为其重要决策因素。彭博社注意到RWE正在讨论Desertec计划中的一个试验电站,该计划的目标是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现在已经有来自德国、意大利、韩国、台湾、中国大陆、新加坡和美国的40多家组件厂商进入日本市场。
2009年,日本政府出台政策启动了国内的光伏市场。世界顶级的购电协议供应商SunEdison也借助于母公司MEMC的影响力迅速踏进日本市场。其他中国晶硅上市企业也顺势而动,其中阿特斯和天合光能在日本设立了销售子公司,晶澳、英利和Sunpower也都和日本本土的经销商或者系统集成商签订合作协议,借助合作伙伴的品牌知名度或者对当地市场的了解来开拓市场。在2011年,接近20%的日本市场需求采用了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进口组件。
在七月开始的新光伏上网补贴政策着眼于促进非住宅项目市场的发展,带给有大型电站设计/施工/融资能力的系统集成商和项目开发商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由于美军乘坐四艘黑色船身,冒着黑烟的美国海军战舰抵达日本,此后黑船一词便被日本用来象征西方技术的威胁。
1854年,美国海军指挥官马修.佩里强迫日本开放对外贸易,结束了日本在德川幕府统治下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例如,南玻玻璃日前就宣布将对其太阳能玻璃一、二期项目进行停产冷修;去年信义玻璃曾计划将光伏玻璃业务分拆上市,但受市场大环境影响也暂停上市进程。徐海波认为,就目前来看,光伏产业上游具备的规模优势,并未促进下游应用环节的投资。【行业分析】应用市场或有持续增长目前,光伏产业链上游制造商利润下滑严重,但这对消费市场而言,却是一个利好消息。
IMSResearch的报告显示,2011年底,全球光伏硅片产能增长了50%,达50GW,而安装需求仅增长了35%,至26.9GW。易事特技术中心副主任徐海波表示,目前,东莞的一些光伏组件供应商为了规避风险,正积极想办法削减内部成本。IMSResearch最新的季度报告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硅片的平均价格已经下跌至0.30美元/瓦,而仅仅一年之前,价格还是1美元/瓦。虽然光伏市场需求增速落后于市场供应,但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光伏组件价格的不断下降,行业逐渐归于理性后,下游应用市场会有持续的增长。
根据徐海波了解到的情况,包括南玻玻璃在内的东莞光伏企业,也在努力提高多晶硅的使用效率,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控制成本。数据显示,光伏产品已经从一年前139%的利润率骤降至如今的20%。
成本控制启动在巨大的价格压力以及严酷的市场竞争下,光伏产业上游制造商的成本结构和策略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例如,佛山市的三水区,借助屋顶计划、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工程,引入了产业链中游企业,并逐步打通光伏应用系统、专用设备、TCO导电玻璃等配套环节,其光伏产业基地产业链日趋完善。
IMSResearch的数据表明,目前,向外采购硅片比企业内部生产硅片每瓦可节约成本0.05美元左右。正是在高利润率的诱惑下,2011年,光伏行业度过了狂飙突进的时期,产能扩张远远大于需求的增长,造成产能过剩的局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最终导致价格直线下跌。跌幅最大的是硅片价格,价格同比下跌高达70%。例如,南玻玻璃日前对其太阳能玻璃一、二期项目进行停产冷修,并择机按三期的模式进行升级改造,意欲将其生产燃料转变为天然气,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以东莞光伏玻璃为例,由于市场需求低迷,太阳能玻璃的毛利率去年下跌超过30%,主要光伏玻璃厂商纷纷放缓了扩张步伐。在整个光伏行业面临阵阵寒流之际,起步稍晚的东莞光伏产业,情况同样不太乐观。
同时,在光伏产业链上游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正想方设法在下游应用方面寻求突破。日前,全球主流光伏市场研究机构IMSResearch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今年第一季度,光伏主产品市场均价皆大幅下跌。
IMSResearch分析师认为,从成本更低的供应商处采购硅片,会成为一种趋势。在光伏应用这一方面,东莞制造工厂数量众多,因此市场广阔,企业可以在规模应用这一块把握住机会,拉动光伏组件产品的消化。
在光伏产业上中游产能严重过剩的当下,寻求突破成为光伏企业思考的命题,瞄准下游应用环节,成为一些企业和地区的突围之道。在利润降低情势下,东莞主要的光伏企业纷纷寻求成本控制之道。
东莞一家生产光伏组件的企业负责人介绍,随着硅片现货价格跌幅超过多晶硅价格,他们发现可以用低于内部成本的价格来采购硅片,于是开始有意减少他们自身的产能,转而从其他供应商那里购买。价格直线下跌日前,全球主流光伏市场研究机构IMSResearch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今年一季度,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及组件等光伏主产品市场均价皆纷纷跳水,一季度多晶硅、电池片及组件均价分别同比下滑48%、57%和44%。仅仅一年时间,光伏产品的利润率已从去年的139%降到如今的20%左右在光伏应用这一方面,东莞制造工厂数量众多,因此市场广阔,企业可以在规模应用这一块把握住机会,拉动光伏组件产品的消化。
跌幅最大的是硅片价格,价格同比下跌高达70%。虽然光伏市场需求增速落后于市场供应,但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光伏组件价格的不断下降,行业逐渐归于理性后,下游应用市场会有持续的增长。
【行业分析】应用市场或有持续增长目前,光伏产业链上游制造商利润下滑严重,但这对消费市场而言,却是一个利好消息。例如,南玻玻璃日前就宣布将对其太阳能玻璃一、二期项目进行停产冷修;去年信义玻璃曾计划将光伏玻璃业务分拆上市,但受市场大环境影响也暂停上市进程。
IMSResearch分析师认为,从成本更低的供应商处采购硅片,会成为一种趋势。在整个光伏行业面临阵阵寒流之际,起步稍晚的东莞光伏产业,情况同样不太乐观。
日前,全球主流光伏市场研究机构IMSResearch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今年第一季度,光伏主产品市场均价皆大幅下跌。仅仅一年时间,光伏产品的利润率已从去年的139%降到如今的20%左右。例如,南玻玻璃日前对其太阳能玻璃一、二期项目进行停产冷修,并择机按三期的模式进行升级改造,意欲将其生产燃料转变为天然气,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以东莞光伏玻璃为例,由于市场需求低迷,太阳能玻璃的毛利率去年下跌超过30%,主要光伏玻璃厂商纷纷放缓了扩张步伐。
东莞一家生产光伏组件的企业负责人介绍,随着硅片现货价格跌幅超过多晶硅价格,他们发现可以用低于内部成本的价格来采购硅片,于是开始有意减少他们自身的产能,转而从其他供应商那里购买。在利润降低情势下,东莞主要的光伏企业纷纷寻求成本控制之道。
徐海波认为,就目前来看,光伏产业上游具备的规模优势,并未促进下游应用环节的投资。例如,佛山市的三水区,借助屋顶计划、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工程,引入了产业链中游企业,并逐步打通光伏应用系统、专用设备、TCO导电玻璃等配套环节,其光伏产业基地产业链日趋完善。
数据显示,光伏产品已经从一年前139%的利润率骤降至如今的20%。在光伏产业上中游产能严重过剩的当下,寻求突破成为光伏企业思考的命题,瞄准下游应用环节,成为一些企业和地区的突围之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